小编有话

     导语:房企开年大优惠、降存准、降息、7折重现……无论从政策上看还是真实的数据上,今年成都楼市都充斥着一股暖意。继开年三月成都楼市小阳春之后,五月成都楼市成交量再度回升,进入六月央行降息更是引发无数猜想,各地楼市迅速做出反应,成都各楼盘成交捷报频传,这样的市场回暖背后究竟是真是假呢,房企又该如何应对呢?今天下午新浪乐居《新闻会客厅》邀请了资深业内人士共同探讨。

主持人:新浪乐居四川区域新闻责编 杜思丽

嘉宾:
思源经纪西部大区总经理兼成都公司总经理 廖建华

世家机构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彭致远

合能地产营销总监 包妍

合能地产市场总监 闫光勇

新浪乐居四川区域副总经理 刘洵

廖建华:市场在做回暖的准备
廖建华:市场在做回暖的准备

实际上从去年的市场表现来看,下半年和上半年有所不同,我们感觉是在秋交会之后。因为今年感觉比去年好一点主要是春节之后刚需释放。前两个月来看,3月和2月底还是在做一些调整,刚需需求释放完了,有一些改善性需求。有一些楼盘一些小的套三的产品还是在走。今年随着一个大环境的变化,现在都在讨论是否是房地产调控政策是否会松动,从成都这个月来看,有一定的好转的迹象,但是我认为还没有达到回暖,可能还是在为回暖做准备,也许上半年的刚需释放得差不多了,下半年可能改善性需求会是一个机会。

包妍:市场属于正常的刚需释放
包妍:市场属于正常的刚需释放

其实我们公司今年几个项目,特别是在售的四季城卖得蛮好的,从3月到4月份的开盘热销千套,看起来好象是市场在回暖。但是我不会这样理解,我觉得现在,其实政策面的调控还是没有完全放开,虽然有各方面的传言,但是现在谈政策面的放松还有点太早,我觉得当房地产的回归,它是一个产品而非投资品的时候,可能慢慢泡沫被挤出,真实的刚性需求到了该释放的时候,我觉得是正常刚需释放。

彭致远:只能说比去年下半年好一点点
彭致远:只能说比去年下半年好一点点

应该说跟去年比确实好一些,去年最难过的时候在去年下半年,房子普遍卖不动。今年感觉两类楼盘有一些改善,一个是刚需,第二个是特色,去年下半年都普遍不行,在谈回暖,其实回暖表现在业内,我们在说什么叫暖,可能比之前好一些,不过达不到07、09年的状态,可能永远都回不来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好一点点。
    所谓的小阳春,在今年3月份以后还会有,不像2、3月份那么猛,一方面是市场原因。另一方面是心理原因,有人还有购买力,但是政策放开他们还会不会买房地产?未必。

闫光勇:真正的回暖还要看下半年
闫光勇:真正的回暖还要看下半年

今年2、3月份大家都称为一个小阳春,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市场面,5月份认购量上来了达到72%,但是备案均价整体下跌了6%的,所以这个基本上是用价格换了这个量。投资这一块来说的话,就非常少,不是说没有。比如说我们有一些项目,因为它处于一个价值洼地,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有部分投资者进入,但这个不是主流,主流还是刚性需求,比如说他需要买房来住,或者需要买房来改善。楼市的基本面在向好,但是你说全面的利好也并没有出现。未来基本下半年的市场会保持一个谨慎乐观的态度。

  • 事件:拿钱买不到合适的房子 谁来关注改善购房?
  • 刘洵:现在我觉得这个市场上的供应结构出现了一种偏差,是出现了比较单调的情况,一个真实的事情是上周,我有两个朋友同时来找我,问我,三环内精装房一百万左右,说实话我真没想到这个问题,把我难住了,我看了一下除了万科金域华府没有了,其他的基本上很难找到及后来逼不得已我推荐了中海城南一号。

刘洵:很多房企都忘了他们曾说过只做精装

刘洵:很多房企都忘了他们曾说过只做精装

    我突然发现在调整了以后,很多开发商大张旗鼓说我们只做精装,蓝光、龙湖、华润、绿地,调控来了通通改为清水,其实我说的不仅是一个精装和清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现在对待这种相对来说改善性需求的客户,对一百万以上的这种改善性客户,他们实际上找房是不好找,尤其像精装这种,很多公司为了给一个降价的理由,就改做毛坯房,可能现在市场的产品结构需要更丰富起来,我们之前所谓的小阳春,刚需刚需说了半年,刚需还是上次说的刚好需要,现在可能刚好需要的不是我需要一个房子。
廖建华:我们代理机构已经感觉到刚性需求的减少

廖建华:我们代理机构已经感觉到刚性需求的减少

    以我们代理楼盘的表现来看,有三种类型,一种刚性需求的,一种是改善性的,一种是高端,养老这些,应该说是不错的,有一些人由于以前是明星盘一直保持很好的量,首先是这个地段是大家认可的,包括二十四城,特别是在这两个月,这一个多月,很多我认为一些项目由于供应的结构问题,可能会导致这个项目的量会下降,可是还是没有,刚性需求爆发我们知道很多项目一天的来电量是三百多组,来访量也是三百多组,现在有所下滑。我们没有感觉到2月份的小阳春一下子就下滑的感觉,还是有一种回暖的迹象,刚刚我说的可能还在酝酿,可能一个政策一个导向就把这种需求释放出来,又进入到另一个比较高的,或者叫高潮期吧。
包妍:调控下改善性需求被抑制 等待回弹

包妍:调控下改善性需求被抑制 等待回弹

    这几年调控政策是针对改善性的,这样很多改善性需求是被抑制的,导致以前很多大量的改善性产品是滞销的,存销比是不正常的。至于我们说刚需和改善性结构产生变化的点在哪里我们以前也讨论过。可能是第一个,随着城市化的进展,新城市人进来,加上这样导致刚需会成为主流。大量的刚需客户,当它的生命周期,可能结婚生孩子,再需要功能性转换的时候。第二个是政府的保障性的房子的供应都到位,会分流一些刚需的商品住宅需求,会分流走。当这些条件都逐渐成熟的时间我们觉得还有一个周期,可能还要几年才是改善性需求,会比较大量增量的。当然这样的布局要提前两三年,不会到明年,可能大量就是改善性住宅供应了。

黯淡市场下的营销策略

    廖建华:所有的销售都是围绕性价比,包括从产品设计开始就围绕性价比做文章,如果说面积比别人多十个平米肯定好卖,要么就亏本卖,这对市场带来很大的变化。营销方式手段来说都是出现差别化,而另外的就是有一些大的项目,大的开发商降价为王,在营销方面已经没有太多技术含量了。我服务了一个开发商老总,去年我服务他很有感触的,变态的招数,什么叫变态的招数,电话营销,每天有50多个人在打电话,因为现在很多渠道的广告效应在削减。通过这种变化的方式,包括有一些公司问是不是进入电商时代,这个确实也有一个效果,营销已经进入了降价为王,没有技术含量的时代了。但是我们代理了一个项目,万科的一个楼盘,这个短信很少,报盘也很少,成交很多,就是整个产品创新,我觉得这是传统,在营销上是没有创新的。

    闫光勇:其实是这样,从整个行情来看,降价为王肯定是100%的真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是所有的楼盘是靠降价来驱动的。

    彭致远:人海战术啊,还有刚刚廖总说的这些战术不长效,以前5000多个顾客,500套房子?怎么办?现在不是了,换另一种方式,极端的做一个市场营销。但这不是真实的市场营销,真实的市场营销未来应该产生更大的作用,什么作用?我以市场营销的观点来运营我的公司,我以市场的观点来做客户服务和整个链条,这是核心的。原来没有人管这个事情,开发商原来都是包工头,都是建筑商,没有这个观点,所以他说我的保安也来卖房子。刚刚说市场回暖,我觉得是一个市场,就应该是这样,就应该有这种反反复复,就应该有开发商跳楼,就是不需要这么多人。你可以从民生角度看,你也可以从商人角度看待他,你也可以从消费者的角度来判,你从多个角度看09年的市场是不正常的,所以这个债是要还的,今天就是在还债。
    刚刚所说的形式都是直接面对客户,现在讲故事什么来不及了,很多楼盘的形象大家已经知道了,现在最直接的就是面对客户,把我的销售信息告诉你,往往销售信息就和价格有关,但真正的营销不是这么玩的。

精细化产品 精细化营销

    彭致远:我们的调整就是战术性的,因为这个行业的主导不再我们这儿,我们都是浮萍,随波逐流,经济政策这方面在确定。然后这个行业中的主角更多是开发商在做很多的功课,当然我们作为营销代理公司也好,作为业内人士也好,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去对未来做更多的判断,提供更多的支持,我们觉得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
    就是拼实力的年代,什么叫拼实力?拼企业,过去的开发公司也好,包括营销代理公司,很多机构也好,都是做一些战术性的工作,没有谁在拼企业本身,企业包括什么?包括实力,包括企业团队,包括各方面的东西,过去是作坊,都是作坊,现在还要谈其他的,这样才能长久。显然未来不需要这么多开发商了,不需要这么多代理商了,这个市场一定比原来在缩小规模,在这个情况下谁能留下来,就是那些强大的企业,这个强大比较宽泛,真正的现代企业才能作出好的产品,就像万科一样,他出的产品一定不会有问题,就像奔驰一样,他的东西一定不会出问题。

    包妍:其实我觉得作为这个行业产品的提供者,在做这个行业,我觉得可能不应该要随波逐流,我觉得不管东南西北,做好自己,怎么做好自己呢?我觉得其实对一个有自己的企业,或者想做百年老店的企业,我们其实不太想说这个行业要么火,要么冰,冰火两重天,要么是夏天,我们一直希望它有一个稳健的市场环境,可能会支持到我们发展商走得更长更远,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我觉得可能在这样的起起落落过程中,刚刚彭总说不需要有这么多发展商和代理商了,就是会有一个洗牌的过程,可能有一些很辉煌的企业会没落,有一些小企业会脱颖而出。我们公司有几个关键词,也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一个是精细化,第二个是全生活模式解决方案,第一个什么叫做精细化呢?比如我们谈刚需,什么是刚需,刚刚说大家说小户型越小越好,价格越低就叫刚需,我们不这样认为,我们对客户来说同样的首次置业者有不同的需求,可能有地价驱动,性价比王的刚需,还有自身条件比较好的首置迫切需要嘛,但是他可能是依赖于城市环境。
    他可能有城市精英的首置,也有这种在两者之间的,两边都想占的时候各取一边,这种首置刚需,比如说今年我们针对这三条产品线,比如说我们性价比的增长线,还有郊区的品质的刚需,可能叫城镇系列,还有针对城市精英的刚需,可能是公馆系,这样更海派风一点,我觉得第一个要做到精细化,第二个什么改全生活模式的解决方案。
    中国人对家是有感情的,是寄托了自己的一些情绪和理想、梦想。所以我觉得不是均等的产品,不像其他的工业产品,这里面是寄托了他很多的理想和梦想,所以客户要买到他的生活模式,根据他的年龄、文化背景、审美、消费习惯,其实在这里面应该有一个24小时生活的模拟,提供一种最适合客户的生活方式。比如说我们今年开出的公馆系列,他到这个城市带着很多梦想,这个城市寄着他很多梦想,他想有自己的家,他的支付能力有限,我们会从总价控制上考虑。可能第二考虑到他的年龄,因为他年轻,因为他有一定的年轻他依赖城市,所以选择的一定是选择城市副中心,还有交通方便,才能满足他。
    因为年龄他需要社交,他需要有朋友聚集,需要有自己的圈层,他可能不仅有自己的博客,也有博客圈层,包括审美,他们也喜欢潮流,比如说宜家,批量生产的所谓的专业时尚。我们也希望把这些理念用在我们的产品上,考虑到物业服务,可能这样的客户生命阶段的时候是需要打拼的,这时候我们会有配套的产品体系,可能是一站式的贴心管家服务,这样我们觉得是一个生活全爱的解决方案。我们在谈文化地产也好,在谈其他的也好,这是一个趋势。

    廖建华:相当于我之前讲的一个故事,当遇到老虎的时候,不是跑过老虎,是跑过第二个人。国内企业信誓旦旦说的东西,可能前面说后面就忘了,我们为了生存发展,就把自己说过的一些梦的东西,理想的东西就遗忘了。另一种东西是国外的企业,我前一段时间听说一个港资开发商,他说一定要聊聊,我聊了一下他们的套二都是一百多平米的,他说我们没有办法想象七十多平米的套二,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我敢肯定的说他的一百平米的套二是不好卖的,速度肯定是很慢的,但是我觉得有很多开发商有标准,有自己做事的标准,我凭什么跟着这个市场走呢?
    有自己的原则,所以从今后的发展,我刚刚看了一下,我觉得刚刚包总已经把未来的开发商,怎么做精细化,针对客群做精细化服务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说老实话我们也在想。你所有的人都去买50多变三房的房子,你周边住的可能跟你就不是一个圈子的,不是一个层次的,可能你是一个金融行业的高级白领,你第一套房,但你旁边住的可能跟你就不是一个行业的,跟你有话语的都没有,你很难想象这种产品,甚至包括第一套房可能都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性,更不要说改善性的,养老型的,都不一样,所以今后房地产一定是根据客群来做,而不是说工业化的定制,今后应该是从拿地开始就琢磨透,我到底做什么产品,在这个地上本身就应该做一个高端改善项目的,你做一个首置产品就不太合适。

    刘洵: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楼盘,前期推的100多平米的套二,150平米的套三,200平米的套三,到后来调控改规,改成80平米的套三,改成90平米的套三,这种项目不少,在成都市场上其实很多,到后面他的老业主住进来以后,他会发现其实这个事情没有我想象的,其实这种项目价值,很大的价值在于邻居。